困境之中:残疾办证路难行
在河北石家庄市深泽县大桥头镇方元村,有这样一处宁静却又略显萧瑟的院落。偌大的院子里,几颗大白菜和一畦香菜在冬日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阳光努力地洒在土坯房的窗户上,房屋门口苹果树上的叶子,一片接着一片,随着冷风缓缓飘落。屋内,刘大娘身着厚棉袄棉裤,盖着棉被,静静地躺在床上。因脑血栓后遗症,她失去了下床行走的能力,常年与床榻为伴,老伴儿在一旁忙忙碌碌,精心地照料着她的生活。
然而,这两位老人心中却有着深深的忧虑,为刘大娘申请残疾证的事情,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头。在这个看似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时代,像刘大娘这样的残疾人,却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身体的不便,让他们迈出家门都成为一种奢望,更别提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残疾证了。路途的遥远、手续的繁琐以及对流程的不熟悉,如同重重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阻挡着他们获取应有的保障与关怀。
破局之策:残联深入探民情
县残联敏锐地捕捉到了残疾人的这一艰难处境。为切实解决问题,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启了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之旅。工作人员不辞辛劳,走遍了全县的各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乡镇,与残疾人朋友和残疾人家属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
与此同时,县残联积极组织与各乡镇理事长、村专职委员代表进行交流研讨。在一场场热烈而深入的会议中,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为残疾人打造一条便捷、高效的办证之路。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论证,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渐浮出水面。这一方案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创新之举:办证服务到家门
(一)服务下沉,便捷起步
深泽县残联大胆创新,果断将残疾人证办理服务下沉至各村(社区),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残疾人群体的心田。深泽县残联为辖区内 125 个村及 4 个社区量身定制了残疾人证专用章,这些专用章与各类申请表均由村残协主席统一妥善保管,确保办证流程规范有序。同时,深泽县残联将《深泽县残联关于残疾人证件办理的通告》广泛张贴于各村和社区的公示栏,使办证信息公开透明;把《残疾人证办理明白纸》发放到每一位村民手中,哪怕是田间地头的劳作群众也能及时了解办证相关事宜,力求让残疾人证办理工作深入基层、惠及大众。如此一来,残疾人朋友无需再长途奔波到县城,在自己熟悉的“家门口”就能轻松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资料,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各项助残政策。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办证的时间与距离,更让残疾人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贴心关怀。
(二)站点设立,专人助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办证服务体系,深泽县残联着力设立村服务站点,并全面推行村专职委员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对于那些渴望在网上申请办证却又对网络操作一窍不通的残疾人来说,村专职委员无疑成为了他们最得力的助手。从耐心地帮助他们在河北政务服务网或“冀时办”APP“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进行网上填表,到细致地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申请操作,村专职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在他们的帮助下,残疾人只需安心前往医院进行残疾鉴定,真正实现了“只跑一趟腿”的便捷服务目标。
(三)上门关怀,贴心服务
针对重度困难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深泽县残联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考虑到他们出行的极度困难,深泽县残联专门组织开展上门评残服务。由专业的医疗评定团队带着设备,深入到残疾人家中,为他们进行全面、精准的残疾评定。评定工作结束后,办理好的残疾证也无需残疾人或其家属操心领取事宜,各村专职委员会亲自将残疾证送到他们手中,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办证“零跑腿”。这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让重度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在困境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希望之光:未来助残更前行
如今,方元村刘大娘的残疾证已经顺利办理下来。这张小小的证件,不仅为老人带来了生活的保障,更让老两口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刘大娘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县残联为我们残疾人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深泽县残联的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星星之火,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各乡镇积极响应,纷纷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与投入。村与村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优化助残服务的细节,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深泽县残联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进一步拓展助残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在残疾人康复领域,加大康复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引进专业的康复人才,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在就业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自力更生;在教育上,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推动特殊教育的普及与提升,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图为留村乡纸房村一名村民在村服务站点填写残疾人证申请表
图为县残联组织各乡镇开展残疾人证办理变革工作推进会
图为在全县125个村4个社区公示栏张贴残疾人证办理通告和明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