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后经济时代,持续完善残疾人就业援助体系,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唐山市丰南区残联持续发力,加大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援助力度。
加大政策宣传和政策公开的透明性。在网站和微信号让政策透明化,主动送政策,注重从残疾人求职来访中,确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期申报。就业部门对每一个就业来访的残疾人做详细的动态更新台账登记,符合申请公益岗位的残疾人在申办期间就会接到残联推荐公益岗位就业的电话,送报有关审核材料。把政策手把手精准送到残疾人手中。并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会为用人单位推荐人选,搭建用人单位和公益岗位人员对接平台。
扩大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内网发文,扩大残疾人公益岗位的使用范围。目前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残疾人开发、设置的公益岗位已经增加到保安、保洁、食堂、打字员、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区服务人员等六类。丰南区残联持续放开岗位类别,通过提前在政府内网会签公布《关于开发、设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需求调查的通知》,收集用人单位使用残疾人公益岗位的信息,扩大残疾人公益岗位用人单位的使用范围,避免了残疾人只能在残联上班,其他单位不接受、不使用的困境,增强政府其他部门对残疾人岗位就业的支持和包容。同时将民营企业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鼓励动员各类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
简化办理手续。响应“一件事情一次办理”的高效运作,畅通申请认定渠道。优化援助对象申请认定流程,畅通线上线下渠道,推动申请关口向街道(乡镇)、社区(村)下移,便利“家门口”申请。推动公益岗位就业申请协同办理。坚持“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加强公益岗位需求调查和持证残疾人信息比对,主动发现可能符合援助对象条件的人员,“点对点”推送政策内容、申请流程、经办渠道。
据统计,自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唐山市财政局自2009年开发公益性岗位以来,丰南区残联先后开发安置约近100个岗位,用人单位除了基层残联系统外,遍及学校、机关、企业等其他用人单位,其中有20名残疾人因为在公益岗位得到的锻炼,后来通过考核成为劳务派遣人员。目前丰南区残联在岗的残疾人公益岗位有12人,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解决了温饱和后续发展问题。